找到相关内容69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、断分别与俱生起之烦恼与所知二障的情况,与达到菩萨修学阶位的关系,请见表11。唯识学说随著二障的断除,将有漏的八转为清净的四智,前五变成成所作智,第六转为妙观察智,第七转为平等性智,到第八识则...理论出发,主张万法乃一心所造且相互融通,以一法成一切法,以一切法起一法,主伴具足,相入相即,并存无碍而重重无尽。   (6) 六大缘起论   密教以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等六大为万有之本体,周遍法界,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

    可以说是善恶混。道德修行体现在转识成智,舍恶得善,转凡夫境界有漏有染的八成为佛境界圆满的清净无漏的四种智慧,转第八为大圆镜智,得此智而能保持一切善的种子,如实认识一切事物;转第七为平等性智,依此智而...分析,有四重层次[10],最低层次的是肉团心,实际上是生理意义上的心脏,第二是缘虑心,即唯识宗讲的八种识,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赖耶识,此八通过“缘虑”作用而形成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462115.html
  • 纯正密典研究

    有漏的“九”转变为大日如来的“五智”,即转第九识阿摩罗识为法界体性智,转第八为大圆镜智,转第七为平等体性智,转第六为妙观察智,转前五为成所作智...以下特点:(一)以“六大”为宇宙的本初和密法的根源。认为密教中的胎藏界是由“六大”中的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构成的,而金刚界是由构成的。(二)以大日如来为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4562142.html
  • 论“和”与文化养生

    一机制极有可能达到人的内外境平衡。  佛家在其实践中也注重这种善念导引的摄生方法。如唯识宗所宣扬之阿赖耶识即第八,就象一个神奇的种子库,有不可穷尽的善恶种子,通过第七末那的执为我有,自意识、眼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962169.html
  • 沈家桢博士著:什么是佛法-美国佛教会演讲词

    也是一样。至于第六意识,表面上虽较其他前面所讲的五活跃锐利,实际上它的功能,也是很有限的。第七只缘假像的我,使什么都以我为中心,当然更属有限性的。至于第八根本,是否有限一点,许多人的看法,颇不...一件事物或几件事物,而不能思想无限的事物。依佛教唯识学者的看法,人有八,也就是说,人的‘心’有八种不同的功能。这八种不同的功能皆有其先天的有限性。如眼识,只能见色法中的某一部份,色法中的无表色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262318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首先,静坐时,停止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活动,这时身体的第六感觉灵感就会慢慢出来,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。这时内心不动,无念无住,身体血流自然慢了下来,呼吸自然平静,第七——染识就会发动,这时会...产物,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。人的身躯是物质的,是生理结构,人是有思想意识的,有认识能力,有感情、欲望、意志、这是属精神部分。人的身心由五蕴即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来总括。人的身和心,躯体和精神是互为整体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的看法

    从知识上就能容易了解的,第八的大圆镜智,必须要靠修持、体验,才能证得。假如吾人能将“八”转成“四智”:转前五为“成所做智”,转第六为“妙观察智”,转第七为“平等性智”,转第八为“大圆净智”...见解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,离诸问答,这才是入不二法门。”意思是说,一实妙道,不可以用推理、比较、归纳、演绎等方法去揣度探寻,必须直观体验,向内发掘,能够这样实践,才能够进入不二法门。  文殊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
  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——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

    问题,解决独头意识与同时意识之关系;二、象质问题,解决同时六与第八变之关系;三、自共问题,解决自所变与他所变关系;四、自他问题,解决第八识见与第七识见关系;五、总别问题,解决八心王法与诸心所法之...论典多由第八第七、第六的次序予以展开,如《唯识三十颂》等。这种由深至浅,由难至易的次第,往往拒非上根利机者以门外。但太虚大师的唯识学诠释,则是根据人们认识规律,由浅至深,由易至难,从六到八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762986.html
  • 大日如来的精神与内涵

    而万行则是以普贤、文殊、观音、  弥勒四行菩萨来表现。所以,大日如来与四佛四行菩萨综合起来,就  代表中台八叶九尊,象征著人的“九”。〈前五是眼、耳、鼻、  舌、身,第六是意识,第七是末那,...意识作用─大。因为,这个世界若没有你来觉受,还存  在吗?  就自然界而言,空间是空大,温度即是火大,流动的即是风大,  依住即是地大,水份即是水大。  以人体言之,身体肌肉即是地大,体温即是火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2063170.html
  • 禅者的感恩

    洞口,看在哪里。就是看在我们一念未生之前。当你这个念头没有生起来之前,这是什么境界?这就是意根的境界。眼耳鼻舌身意,这个意根最难了解。唯识宗讲的八第七我执,它具备一个特别的功能叫恒审思量。这个恒审...妄想所缘的就是这个法尘,我每讲一句话你的脑袋里面会蹦出一个概念来,对吧,所以我们的六根就是在生活当中不停地追逐六尘,然后再产生六。我们现在能体会到的生命状态就这么多了,六根、六尘、六,十八界,体会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563443.html